以手機拍照,測量熟豆烘培度 - 咖啡討論
By Robert
at 2023-02-23T18:22
at 2023-02-23T18:2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gyboy38 (boy都不boy了)》之銘言:
: 烘豆者可能比較會注意到這個議題,
: 就是熟豆的豆表/粉色的差值,比較常見且科學的方式是用儀器去做量測。
: 例如市面上常見的CM100,是以NIR光譜分析。
: 操作方式是熟豆鋪平在容器內,用CM100量豆表的明亮度 ?
: 再把同一批豆子磨成粉,鋪平在相同容器內,以CM100量測,即為粉色。
: 剛好朋友有CM100,陸續拿一些自烘的豆子請他協助量測。
: 發現這個數值還滿有參考價值的,對於烘培的調整很有幫助。
: 但我買不下去,某天突然想到說不定有APP可以用。
: 就開始了以下實驗,以及這篇文章,
: 先說結論,這篇文章不是結果,只是開端。
: 步驟一、
: 先用M47的粉杯裝20g熟豆,以手機開強制閃光拍照。
: 手機是三星S20,拍照的時候用手機將杯口完全遮閉,確保粉杯內全黑。
: 將粉杯搖一搖再拍,總共拍三張。
: https://imgur.com/jG6n0tp.jpg
: 再將同樣的20g熟豆磨成粉,刻度是38。
: 磨完之後搖一搖再拍一次,總共拍三張。
: https://imgur.com/UtLuYPO.jpg
: 步驟二、
: 開啟手機內建的編輯軟體,將照片調整成黑白,並裁切成方形。
: https://imgur.com/lTCF6la.jpg
: https://imgur.com/MeBSSch.jpg
: PS:我一開始沒有調成黑白,發現彩色照片太難分析了。
: 步驟三、
: 使用色彩分析APP,我是用Color Grab,
: 但應該只要能做color mapping的軟體都可以用。
: 把步驟二的黑白圖檔匯入app,做完mapping之後,
: 把每一種色號的比例抄下來,我是填寫到excel內。
: https://imgur.com/39V1sx4.jpg
: https://imgur.com/MtJyEin.jpg
: https://imgur.com/OStEErl.jpg
: 然後用excel做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算出整體明亮度。
: 注意,這裡的數字越大越白,越小越黑。
: 舉例來說,假設一張圖裡面,全白(明亮度100)佔50%、全黑(明亮度0)佔50%,
: 算出來的整體明亮度就是50
: https://imgur.com/qffZZAD.jpg
: 前面有提到本文只是開端,是因為實驗結果與CM100雖然趨勢相同,
: 但是豆表與粉色差距不夠大,主要是粉色數值偏低,
: 應該是某些環節需要再調整。
: 雖然我是學光電半導體,也有上過色彩學,但還是卡關了。
: 集思廣益,應該能突破這一關,讓這個方法能運作。
: https://imgur.com/HuOwCzS.jpg
: 這張圖表分別以CM100、手機量測了相同的五鍋自烘豆,都是同一種生豆。
: 附帶一提,CM100的量測上限值是120,但是APP的上限值是100。
: PS: 另一個差異是CM100是將待測物鋪平容器,
: 用手機拍攝則是取20g熟豆,磨粉也是20g,這樣會造成粉的高度比熟豆低。
接續上一篇,感謝眾版友討論與回覆,
提供了很多想法,包含如何fitting到不同攝影設備上,
以及手機相機可能會自動修圖的問題,不過找不到標榜不修圖的APP。
反倒都是強調自己很會修圖,顯然是假的比較有市場。
所以我拿了閒置已久的相機SONY RX100來當對照組,
並把相機裡面的各種特效都關掉,直出黑白照片。
一開始拿老楊方塊酥的塑膠罐,還辛苦的把底部挖開,內側用墨汁塗黑。
後來發現直接買一個黑色的厚紙,捲起來就好,頭腦有時就是會莫名卡住。
所以有兩種攝影環境,Tray盤則是用雀巢GOLD咖啡的瓶蓋來用,方形比圓形好用。
剛好公司有一個會議室不開燈很暗,很適合做實驗,今天搞了一整天。
先上實驗器材的照片,由左而右是黑紙筒、自製的Agtron色卡、Tray盤、老楊方塊酥。
https://imgur.com/0dofrBn.jpg
https://imgur.com/3gCwYK2.jpg
這次使用的咖啡豆樣品是沒烘好的豆子,烘太淺帶一點點麥稈味,
用CM100量測出來剛好是內外差異較大,豆表77、豆心103、色差0.75。
雖然不好喝,但很適合拿來做實驗,外觀長這樣,
https://imgur.com/sGpLvwt.jpg
後來發現直接買一個黑色的厚紙,捲起來就好,頭腦有時就是會莫名卡住。
所以有兩種攝影環境,Tray盤則是用雀巢GOLD咖啡的瓶蓋來用,方形比圓形好用。
剛好公司有一個會議室不開燈很暗,很適合做實驗,今天搞了一整天。
先上實驗器材的照片,由左而右是黑紙筒、自製的Agtron色卡、Tray盤、老楊方塊酥。
https://imgur.com/0dofrBn.jpg
https://imgur.com/3gCwYK2.jpg
這次使用的咖啡豆樣品是沒烘好的豆子,烘太淺帶一點點麥稈味,
用CM100量測出來剛好是內外差異較大,豆表77、豆心103、色差0.75。
雖然不好喝,但很適合拿來做實驗,外觀長這樣,
https://imgur.com/sGpLvwt.jpg
https://imgur.com/FYDpD29.jpg
相機架上去的樣子,閃光燈跑出罐子外面啦!!! 還好閃光打得進去。
https://imgur.com/S5g07lk.jpg
相機拍攝的直出黑白照片與校正色卡,
https://imgur.com/9k8AYdE.jpg
https://imgur.com/3arKLn6.jpg
https://imgur.com/gwZdaxs.jpg
最後是這次的實驗結果,實驗追求的目標是色差值越接近CM100越好,
https://imgur.com/rRT5eyC.jpg
CM100的色差值是0.75,目前看起來是相機+老楊方塊酥,0.82最接近。
這次導入色卡的概念,是想說日後如果有人想用類似的方式量測,
可以用拍攝相同的色卡,來與我的實驗結果fitting,
剛剛突然想到,與其拍色卡,還不如拍錢。
一千塊總不會有印刷的色差吧,每個人手上的一千塊應該都是一樣顏色。
也就是拍完轉成黑白算出來的亮度值,可以視為不同拍攝系統之間的差異。
簡單來說,某A拍攝1000元的亮度比我的低10,推測他拍的豆子也低10。
PS:實驗結果裡面最右邊的欄位,是用手機拍攝的彩色照片,參考下列網址計算出來的。
[烘焙] 焦糖化色盤Agtron
https://moptt.tw/p/Coffee.M.1309525431.A.7A0
感謝生豆社群內的小瓜爸爸提供的資訊,原文出自傻爸
直接用彩色照片做mapping,之後再用RGB的數值帶入公式算出Y值。
以上,希望能夠提供給後續想自行烘豆的人一些幫助。
也歡迎眾版友提供想法,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量測方法擴展開來。
--
: 烘豆者可能比較會注意到這個議題,
: 就是熟豆的豆表/粉色的差值,比較常見且科學的方式是用儀器去做量測。
: 例如市面上常見的CM100,是以NIR光譜分析。
: 操作方式是熟豆鋪平在容器內,用CM100量豆表的明亮度 ?
: 再把同一批豆子磨成粉,鋪平在相同容器內,以CM100量測,即為粉色。
: 剛好朋友有CM100,陸續拿一些自烘的豆子請他協助量測。
: 發現這個數值還滿有參考價值的,對於烘培的調整很有幫助。
: 但我買不下去,某天突然想到說不定有APP可以用。
: 就開始了以下實驗,以及這篇文章,
: 先說結論,這篇文章不是結果,只是開端。
: 步驟一、
: 先用M47的粉杯裝20g熟豆,以手機開強制閃光拍照。
: 手機是三星S20,拍照的時候用手機將杯口完全遮閉,確保粉杯內全黑。
: 將粉杯搖一搖再拍,總共拍三張。
: https://imgur.com/jG6n0tp.jpg
: 再將同樣的20g熟豆磨成粉,刻度是38。
: 磨完之後搖一搖再拍一次,總共拍三張。
: https://imgur.com/UtLuYPO.jpg
: 步驟二、
: 開啟手機內建的編輯軟體,將照片調整成黑白,並裁切成方形。
: https://imgur.com/lTCF6la.jpg
: https://imgur.com/MeBSSch.jpg
: PS:我一開始沒有調成黑白,發現彩色照片太難分析了。
: 步驟三、
: 使用色彩分析APP,我是用Color Grab,
: 但應該只要能做color mapping的軟體都可以用。
: 把步驟二的黑白圖檔匯入app,做完mapping之後,
: 把每一種色號的比例抄下來,我是填寫到excel內。
: https://imgur.com/39V1sx4.jpg
: https://imgur.com/MtJyEin.jpg
: https://imgur.com/OStEErl.jpg
: 然後用excel做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算出整體明亮度。
: 注意,這裡的數字越大越白,越小越黑。
: 舉例來說,假設一張圖裡面,全白(明亮度100)佔50%、全黑(明亮度0)佔50%,
: 算出來的整體明亮度就是50
: https://imgur.com/qffZZAD.jpg
: 前面有提到本文只是開端,是因為實驗結果與CM100雖然趨勢相同,
: 但是豆表與粉色差距不夠大,主要是粉色數值偏低,
: 應該是某些環節需要再調整。
: 雖然我是學光電半導體,也有上過色彩學,但還是卡關了。
: 集思廣益,應該能突破這一關,讓這個方法能運作。
: https://imgur.com/HuOwCzS.jpg
: 這張圖表分別以CM100、手機量測了相同的五鍋自烘豆,都是同一種生豆。
: 附帶一提,CM100的量測上限值是120,但是APP的上限值是100。
: PS: 另一個差異是CM100是將待測物鋪平容器,
: 用手機拍攝則是取20g熟豆,磨粉也是20g,這樣會造成粉的高度比熟豆低。
接續上一篇,感謝眾版友討論與回覆,
提供了很多想法,包含如何fitting到不同攝影設備上,
以及手機相機可能會自動修圖的問題,不過找不到標榜不修圖的APP。
反倒都是強調自己很會修圖,顯然是假的比較有市場。
所以我拿了閒置已久的相機SONY RX100來當對照組,
並把相機裡面的各種特效都關掉,直出黑白照片。
一開始拿老楊方塊酥的塑膠罐,還辛苦的把底部挖開,內側用墨汁塗黑。
後來發現直接買一個黑色的厚紙,捲起來就好,頭腦有時就是會莫名卡住。
所以有兩種攝影環境,Tray盤則是用雀巢GOLD咖啡的瓶蓋來用,方形比圓形好用。
剛好公司有一個會議室不開燈很暗,很適合做實驗,今天搞了一整天。
先上實驗器材的照片,由左而右是黑紙筒、自製的Agtron色卡、Tray盤、老楊方塊酥。
https://imgur.com/0dofrBn.jpg
https://imgur.com/3gCwYK2.jpg
這次使用的咖啡豆樣品是沒烘好的豆子,烘太淺帶一點點麥稈味,
用CM100量測出來剛好是內外差異較大,豆表77、豆心103、色差0.75。
雖然不好喝,但很適合拿來做實驗,外觀長這樣,
https://imgur.com/sGpLvwt.jpg
後來發現直接買一個黑色的厚紙,捲起來就好,頭腦有時就是會莫名卡住。
所以有兩種攝影環境,Tray盤則是用雀巢GOLD咖啡的瓶蓋來用,方形比圓形好用。
剛好公司有一個會議室不開燈很暗,很適合做實驗,今天搞了一整天。
先上實驗器材的照片,由左而右是黑紙筒、自製的Agtron色卡、Tray盤、老楊方塊酥。
https://imgur.com/0dofrBn.jpg
https://imgur.com/3gCwYK2.jpg
這次使用的咖啡豆樣品是沒烘好的豆子,烘太淺帶一點點麥稈味,
用CM100量測出來剛好是內外差異較大,豆表77、豆心103、色差0.75。
雖然不好喝,但很適合拿來做實驗,外觀長這樣,
https://imgur.com/sGpLvwt.jpg
https://imgur.com/FYDpD29.jpg
相機架上去的樣子,閃光燈跑出罐子外面啦!!! 還好閃光打得進去。
https://imgur.com/S5g07lk.jpg
相機拍攝的直出黑白照片與校正色卡,
https://imgur.com/9k8AYdE.jpg
https://imgur.com/3arKLn6.jpg
https://imgur.com/gwZdaxs.jpg
最後是這次的實驗結果,實驗追求的目標是色差值越接近CM100越好,
https://imgur.com/rRT5eyC.jpg
CM100的色差值是0.75,目前看起來是相機+老楊方塊酥,0.82最接近。
這次導入色卡的概念,是想說日後如果有人想用類似的方式量測,
可以用拍攝相同的色卡,來與我的實驗結果fitting,
剛剛突然想到,與其拍色卡,還不如拍錢。
一千塊總不會有印刷的色差吧,每個人手上的一千塊應該都是一樣顏色。
也就是拍完轉成黑白算出來的亮度值,可以視為不同拍攝系統之間的差異。
簡單來說,某A拍攝1000元的亮度比我的低10,推測他拍的豆子也低10。
PS:實驗結果裡面最右邊的欄位,是用手機拍攝的彩色照片,參考下列網址計算出來的。
[烘焙] 焦糖化色盤Agtron
https://moptt.tw/p/Coffee.M.1309525431.A.7A0
感謝生豆社群內的小瓜爸爸提供的資訊,原文出自傻爸
直接用彩色照片做mapping,之後再用RGB的數值帶入公式算出Y值。
以上,希望能夠提供給後續想自行烘豆的人一些幫助。
也歡迎眾版友提供想法,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量測方法擴展開來。
--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23-02-23T21:02
at 2023-02-23T21:02
By Erin
at 2023-02-23T23:41
at 2023-02-23T23:41
By Christine
at 2023-02-24T02:21
at 2023-02-24T02:21
By Noah
at 2023-02-24T05:01
at 2023-02-24T05:01
By Ida
at 2023-02-24T07:41
at 2023-02-24T07:41
By Regina
at 2023-02-24T10:21
at 2023-02-24T10:21
By Annie
at 2023-02-24T13:01
at 2023-02-24T13:01
By Kumar
at 2023-02-24T15:41
at 2023-02-24T15:41
By Brianna
at 2023-02-24T18:20
at 2023-02-24T18:20
By Erin
at 2023-02-24T21:00
at 2023-02-24T21:00
By Anthony
at 2023-02-24T23:40
at 2023-02-24T23:40
By Mia
at 2023-02-25T02:20
at 2023-02-25T02:20
By Adele
at 2023-02-25T05:00
at 2023-02-25T05:00
By Tracy
at 2023-02-25T07:40
at 2023-02-25T07:40
By Dorothy
at 2023-02-25T10:20
at 2023-02-25T10:20
By Caitlin
at 2023-02-25T12:59
at 2023-02-25T12:59
Related Posts
有人用過溫度貼紙嗎?
By Edwina
at 2023-02-23T13:44
at 2023-02-23T13:44
粕谷哲的 Hario Switch 沖法
By Erin
at 2023-02-22T19:10
at 2023-02-22T19:10
1z kpro手沖刻度疑問
By Quanna
at 2023-02-22T08:58
at 2023-02-22T08:58
Eureka Mignon Single Dose簡單開箱
By Emily
at 2023-02-21T16:02
at 2023-02-21T16:02
只有我覺得NicheZero沒有很好看嗎?
By Michael
at 2023-02-21T11:43
at 2023-02-21T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