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點心得 - 咖啡討論
By Heather
at 2014-03-11T13:52
at 2014-03-11T13:52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午安,今天喝到一杯好咖啡了沒?
我個人是還沒拉...
自從搬到學校宿舍之後,
手邊的工具只剩下clever跟一個拉花杯拿來裝熱水,
這幾天抓不太到數據,喝不太到滿意的咖啡。
話要從去年咖啡展說起,
去年跟著師長去幾家生豆商,坐在旁邊聽他們聊天之後,
我的咖啡路程開始有了重大的轉變,
喝的種類,從本來只喝喜歡的豆子,變為開始去喝各種產區的豆子;
手法上,除了追求更精準的數據,也開始嘗試手法對味道的影響。
到前幾天,
帶了冷大團的豆子去那位師長的店裡面分享,
各自試沖討論之後,才又發現自己遠遠不足。
(雖然因為拿了沒拿過的takahiro沖超爛)
最近很多版友討論手沖及遇到的問題,
讓我不禁想要分享一下最近的心得,
那我下面就儘量寫的簡短一點方便閱讀。
--
1.器材的重要性
精準的器材不是必要,但對於沖出一杯穩定的好咖啡,有它的重要性。
這邊的器材是指:
1)磅秤:秤豆重、注水量
2)溫度計:量起始水溫
3)碼表:測悶蒸、萃取時間
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這些東西絕對是必要的,
你以為的水溫,通常跟你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磅秤碼表同上,這些都有助於你幫助自己記錄跟調整。
2.咖啡豆的重要性
新鮮是必要的,但養豆也是必要的,
經過養豆的過程,可以幫助減少淺焙豆未熟產生的生澀味。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膨脹就不是新鮮的豆子,
但這不是判斷唯一基準,尤其淺焙豆,更要花點時間去等待它轉變。
3.手法的重要性
”手法“大致上可以講述的有兩部分:
1)使用的手沖壺、濾杯
2)注水、斷水的方式或其他細節
而這些與豆子的特性,其實密不可分,
所選擇的手法要配合咖啡豆,展現它的特性。
當然一開始接觸先穩定練好一種手法就好,
待有些經驗之後,可以在更進一步去多方嘗試;
而所謂的經驗就是在萃取過程中觀察的能力,
當你看到什麼狀況發生,表示咖啡味道會怎麼轉變,
這就是沖泡次數累積而來的。
4.想法的重要性
所謂的想法,歸咎最終目的就是隱惡揚善。
手法其實是想法的展現,你需要依循風味的發展而去調整手法,
而這些種種,其實最終會回到你對咖啡豆、搭配器材、經驗的理解。
5.多樣化的重要性
在嘗試過Matt Perger先前發佈的影片之後我更是這樣覺得,
萃取手法的流派眾多,沒有什麼絕對性,多看多聽多試才是最重要的。
多多找人交流,一起玩、互相比較,交換觀念,會對自己很有幫助。
6.好心情的重要性
這就不用多說了吧,心情不好的時候真的怎麼沖,都少了一味!
在喝過越來越多咖啡,看過越來越多手法之後,
其實會發現很多東西越來越給不出標準答案,
甚至你本來認為不好的事情,也很容易被顛覆,
就像這隻影片帶給我的感受一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Dfn--vxK8
不試過,真的沒辦法想像得出的答案會是這麼豐富、平衡。
前幾天在等車的時候遇到一位特愛義式的朋友(恩?),
談到他不了解手沖的價值在哪,
其實我當下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但我現在突然覺得“人”一定就是我想要的答案,
即使是同樣的豆子、數據、器材,得出來都不會是同樣的結果,
對我來說這就是手沖迷人的地方。
以上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心得,一樣歡迎大家指教討論~
foranik
--
我個人是還沒拉...
自從搬到學校宿舍之後,
手邊的工具只剩下clever跟一個拉花杯拿來裝熱水,
這幾天抓不太到數據,喝不太到滿意的咖啡。
話要從去年咖啡展說起,
去年跟著師長去幾家生豆商,坐在旁邊聽他們聊天之後,
我的咖啡路程開始有了重大的轉變,
喝的種類,從本來只喝喜歡的豆子,變為開始去喝各種產區的豆子;
手法上,除了追求更精準的數據,也開始嘗試手法對味道的影響。
到前幾天,
帶了冷大團的豆子去那位師長的店裡面分享,
各自試沖討論之後,才又發現自己遠遠不足。
(雖然因為拿了沒拿過的takahiro沖超爛)
最近很多版友討論手沖及遇到的問題,
讓我不禁想要分享一下最近的心得,
那我下面就儘量寫的簡短一點方便閱讀。
--
1.器材的重要性
精準的器材不是必要,但對於沖出一杯穩定的好咖啡,有它的重要性。
這邊的器材是指:
1)磅秤:秤豆重、注水量
2)溫度計:量起始水溫
3)碼表:測悶蒸、萃取時間
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這些東西絕對是必要的,
你以為的水溫,通常跟你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磅秤碼表同上,這些都有助於你幫助自己記錄跟調整。
2.咖啡豆的重要性
新鮮是必要的,但養豆也是必要的,
經過養豆的過程,可以幫助減少淺焙豆未熟產生的生澀味。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膨脹就不是新鮮的豆子,
但這不是判斷唯一基準,尤其淺焙豆,更要花點時間去等待它轉變。
3.手法的重要性
”手法“大致上可以講述的有兩部分:
1)使用的手沖壺、濾杯
2)注水、斷水的方式或其他細節
而這些與豆子的特性,其實密不可分,
所選擇的手法要配合咖啡豆,展現它的特性。
當然一開始接觸先穩定練好一種手法就好,
待有些經驗之後,可以在更進一步去多方嘗試;
而所謂的經驗就是在萃取過程中觀察的能力,
當你看到什麼狀況發生,表示咖啡味道會怎麼轉變,
這就是沖泡次數累積而來的。
4.想法的重要性
所謂的想法,歸咎最終目的就是隱惡揚善。
手法其實是想法的展現,你需要依循風味的發展而去調整手法,
而這些種種,其實最終會回到你對咖啡豆、搭配器材、經驗的理解。
5.多樣化的重要性
在嘗試過Matt Perger先前發佈的影片之後我更是這樣覺得,
萃取手法的流派眾多,沒有什麼絕對性,多看多聽多試才是最重要的。
多多找人交流,一起玩、互相比較,交換觀念,會對自己很有幫助。
6.好心情的重要性
這就不用多說了吧,心情不好的時候真的怎麼沖,都少了一味!
在喝過越來越多咖啡,看過越來越多手法之後,
其實會發現很多東西越來越給不出標準答案,
甚至你本來認為不好的事情,也很容易被顛覆,
就像這隻影片帶給我的感受一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Dfn--vxK8
前幾天在等車的時候遇到一位特愛義式的朋友(恩?),
談到他不了解手沖的價值在哪,
其實我當下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但我現在突然覺得“人”一定就是我想要的答案,
即使是同樣的豆子、數據、器材,得出來都不會是同樣的結果,
對我來說這就是手沖迷人的地方。
以上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心得,一樣歡迎大家指教討論~
foranik
--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14-03-16T11:31
at 2014-03-16T11:31
By Megan
at 2014-03-19T19:08
at 2014-03-19T19:08
By Oscar
at 2014-03-21T18:21
at 2014-03-21T18:21
By Hedwig
at 2014-03-24T15:00
at 2014-03-24T15:00
By Charlie
at 2014-03-28T13:40
at 2014-03-28T13:40
By Zenobia
at 2014-03-29T14:50
at 2014-03-29T14:5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03-31T01:30
at 2014-03-31T01:30
By Connor
at 2014-04-04T20:11
at 2014-04-04T20:11
By Wallis
at 2014-04-06T03:46
at 2014-04-06T03:46
By Cara
at 2014-04-07T10:29
at 2014-04-07T10:29
By Steve
at 2014-04-11T08:40
at 2014-04-11T08:40
By Barb Cronin
at 2014-04-12T12:10
at 2014-04-12T12:10
By Jake
at 2014-04-13T06:10
at 2014-04-13T06:10
By Frederica
at 2014-04-14T14:53
at 2014-04-14T14:53
By Quanna
at 2014-04-15T05:35
at 2014-04-15T05:35
By Edwina
at 2014-04-19T23:35
at 2014-04-19T23:35
By Elma
at 2014-04-20T23:18
at 2014-04-20T23:18
By Valerie
at 2014-04-23T10:51
at 2014-04-23T10:51
By Barb Cronin
at 2014-04-26T13:11
at 2014-04-26T13:11
By Mason
at 2014-05-01T05:16
at 2014-05-01T05:16
Related Posts
迪朗奇風雅型咖啡粉沖泡
By Barb Cronin
at 2014-03-11T11:06
at 2014-03-11T11:06
對公平貿易咖啡的認知問卷
By Liam
at 2014-03-11T01:04
at 2014-03-11T01:04
手沖影片
By Eartha
at 2014-03-10T15:45
at 2014-03-10T15:45
資訊圖表/一杯咖啡的經濟課
By Frederica
at 2014-03-10T13:44
at 2014-03-10T13:44
KONO流使用平刀小富士的刻度
By Zenobia
at 2014-03-10T00:41
at 2014-03-10T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