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關於咖啡的事 - 咖啡討論
By Ursula
at 2004-07-25T12:46
at 2004-07-25T12: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emy (小熊熊)》之銘言:
: 想要請問一下...
: 如果想要學習一些關於咖啡的事
: 除了在咖啡館打工 還有什麼好方法呢
: 那麼 像是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店 和一般的小咖啡館
: 所學到的東西會有什麼不同嗎...
1.找一間自己喜歡,且有點口碑的小咖啡館打工
注意:黃字的部份表示最好都同時具備 :p
口碑不用太多,不必要那種天天上雜誌報導的名店,
口碑太多的店往往就不再是小咖啡店,
就跟food版的口碑滅絕定律一樣,生意紅火往往是過太爽走下坡的開始...:(
口碑其實還是次要,重點是一定要自己喝過並喜歡這家店的咖啡,
一家店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服,又怎麼能教你什麼呢?
2.觀察這家店處理咖啡的態度和功力
去一家好的店打工,就算是小店也好,可以建立一些正確的基本觀念;
從一些小地方可以觀察這家店對待咖啡的態度和功力:
(1)豆子
豆子是一門大學問,實在很難講詳細,
不過最重要也最直接觀察的就是新鮮度。
可以從熟豆來源和保存方式來觀察--
如果是自家烘焙的,可以加不少分,
烘得夠不夠好是一回事,至少在這裡可以學到進一步的知識,
通常敢自烘豆子的店家,對咖啡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觀念了。
自烘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容易掌握新鮮度。
如果不是自烘的,他跟誰拿豆子? 是進口豆還是國內其他熟豆供應商?
進口熟豆(如ILLY,Lavazza等)有所謂品牌保證
而且他們通常會說自己採用高科技保存方式,讓豆子的香氣精華不會跑掉,
但這就跟7-11情人節賣的荷蘭空運鬱金香一樣....
再怎麼新鮮也不過就是那樣....
只是用人為方式讓它忍住不壞而已,畢竟已經不"青"了....
國內供應商 理論上當然是應該會比較新鮮
但也要注意一下賣豆子的人是誰....
有些人還是會拿烘好兩個禮拜以上的熟豆去賣給客人這樣....@@
不過,如果咖啡店老闆自己有些sense,
應該對豆子也會有些要求,不至於被供應商牽著鼻子走。
烘好的豆子進到店裡,就要看他們是怎麼保存,保存多久...
通常會用罐口有橡膠的密封罐盛裝,
我個人的意見是 烘完後兩個禮拜是極限...再放下去就不應該賣給客人了...
不過也有人覺得放久一點沒關係。
最好是你有機會能自己喝喝看,比較一下新豆和舊豆煮出來的差別,
以上這些資訊 常常都是比較封閉,不會主動提供給客人知道的,
不過如果你看上了某家店,
就要有當個情報員的本領,勇敢的開口向老闆詢問吧!
當然 發問的時候要天真無邪誠懇一點
不然被當作刺探商業機密的傲客也是很討厭的~~
(2)義式咖啡
如果是賣義式咖啡(如espresso,cappuccino,latte..)的店,
注意以下幾件事:
a.機器
什麼牌子? 體型多大? 幾個孔? 是幫浦還是蒸汽加壓?
這其中牽涉的問題有點複雜
反正還是一樣,多觀察,多問老闆,
不好意思問的話,就偷看然後到板上問:p
不過機器倒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是覺得當作開開眼界就好,不要迷信"名機",
強者也是可以用小小家用機打敗某些大名店...
b.espresso的流速
濃縮咖啡從機器裡流出來的速度是怎樣?
是像飲水機一樣衝出來,還是一滴一滴滴半天?
衝太快的話會萃取不足,滴太慢則可能會萃取過度,
關於espresso的流速到底要怎樣才算好?也是百家爭鳴 各彈各的調,
有一說是"要像老鼠尾巴一樣細"(應該是指白老鼠吧??有的家鼠很大隻...)
又有說是"25秒取完30cc的一小杯"
這裡不打算分辨太多學說,
只是可以用來觀察老闆對espresso的觀念如何,所以標準可以開放一點,
原則上,只要是細細的穩定的流速
不要衝大水,不要忽快忽慢,不要擠半天滴不出來,就好。
c.奶泡
打奶泡看起來很厲害,是許多新學義式者最喜歡現的一招,
不過 奶泡可不是把蒸氣棒插進牛奶旋開開關就算了,
打奶泡的時候,注意聽蒸氣棒發出來的聲音,
最好是細微的ㄘ~ㄘ~聲,
如果太大聲,從ㄘㄘ變成ㄙ~ㄙ~ (有點漏風的那種聲音)
甚至是可怕的呼嚕呼嚕 轟囉囉囉
打出來的可能會很像肥皂泡泡。
咖啡端上來,看看奶泡是否細緻?
會不會太硬太篷像棉花糖? 還是太水了一搖就跟咖啡散在一起?
通常cappuccino的奶泡要像帽子一樣,有一點點厚度,
latte的奶泡就沒有那麼厚,奶泡以下也得有一定比例的牛奶
macciato只有小杯espresso上蓋點奶泡,大杯又加牛奶就跟cappuccino沒鑑別度了...
先簡單舉例介紹如上。
(3)單品咖啡
單品咖啡的世界又更五花八門,流派更多更雜,先簡單注意兩點:
a.產地和莊園
他賣的單品咖啡種類有多少?
是只有 巴西 曼特寧 藍山 哥倫比亞 摩卡 一個單純地名嗎?
是不是莊園豆?--> ex.(牙買加,藍山,華倫福)or(葉門,摩卡,馬塔里)
如果menu上沒有寫,這些倒是都可以問老闆,
懂得多的老闆,到這裡通常就會打開話閘子:p
b.煮法
他用什麼器具煮單品?
syphon? 比利時壺? 摩卡壺? 濾杯手沖?
咖啡在熱水裡浸/煮了多少時間?
煮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殊手勢? (有人就喜歡四面攪拌 八方攪拌...)
沖煮時香味如何?
3.不建議從連鎖咖啡店學習
在連鎖咖啡店的好處是
會快速且制度性地學到一些咖啡知識 還有服務的方式和態度。
但 由於連鎖咖啡店畢竟是一個企業
為了建立自己的企業品牌文化
在整套制度化的訓練中,會教育員工"我們的就是最好的。
為了效率 成本 滿足大眾口味 等諸多商業考量
在咖啡的選材,儲料,製作上,都不免會有所犧牲,
與真正要追求一杯好咖啡的目的背道而馳,
卻仍然把這樣的觀念灌輸給員工,認為這樣才是對的,好的...
員工可能會學到一些基本的吧台操作技巧,
可能對企業非常有認同感,
卻反而變得難以接受外面更寬廣的咖啡世界。
其實不要說連鎖咖啡店
在任何一家店打工久了,熟悉了,
如果自己沒有多看看多精進,
實在都很容易被侷限住,以為自家老闆就是大王了;
而比只相信自家老闆更可怕的是,
覺得自己什麼都學到了,而且見識比老闆多....以為自己就是大王...
(本文不要再爭執連鎖咖啡好不好的問題....請勿針對此部分筆戰....謝謝...)
最後
看完了這一切
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端上來的咖啡你喜歡嗎? 覺得好喝嗎? 香嗎?
不加糖和奶精喔!
除此之外 可以多看一些書建立基本知識,或是多閱讀版上討論,
(入門書籍精華區有不少介紹,感謝辛苦的版主。)
再一邊到咖啡店去做以上的觀察
會更得心應手。
: 想要請問一下...
: 如果想要學習一些關於咖啡的事
: 除了在咖啡館打工 還有什麼好方法呢
: 那麼 像是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店 和一般的小咖啡館
: 所學到的東西會有什麼不同嗎...
1.找一間自己喜歡,且有點口碑的小咖啡館打工
注意:黃字的部份表示最好都同時具備 :p
口碑不用太多,不必要那種天天上雜誌報導的名店,
口碑太多的店往往就不再是小咖啡店,
就跟food版的口碑滅絕定律一樣,生意紅火往往是過太爽走下坡的開始...:(
口碑其實還是次要,重點是一定要自己喝過並喜歡這家店的咖啡,
一家店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服,又怎麼能教你什麼呢?
2.觀察這家店處理咖啡的態度和功力
去一家好的店打工,就算是小店也好,可以建立一些正確的基本觀念;
從一些小地方可以觀察這家店對待咖啡的態度和功力:
(1)豆子
豆子是一門大學問,實在很難講詳細,
不過最重要也最直接觀察的就是新鮮度。
可以從熟豆來源和保存方式來觀察--
如果是自家烘焙的,可以加不少分,
烘得夠不夠好是一回事,至少在這裡可以學到進一步的知識,
通常敢自烘豆子的店家,對咖啡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觀念了。
自烘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容易掌握新鮮度。
如果不是自烘的,他跟誰拿豆子? 是進口豆還是國內其他熟豆供應商?
進口熟豆(如ILLY,Lavazza等)有所謂品牌保證
而且他們通常會說自己採用高科技保存方式,讓豆子的香氣精華不會跑掉,
但這就跟7-11情人節賣的荷蘭空運鬱金香一樣....
再怎麼新鮮也不過就是那樣....
只是用人為方式讓它忍住不壞而已,畢竟已經不"青"了....
國內供應商 理論上當然是應該會比較新鮮
但也要注意一下賣豆子的人是誰....
有些人還是會拿烘好兩個禮拜以上的熟豆去賣給客人這樣....@@
不過,如果咖啡店老闆自己有些sense,
應該對豆子也會有些要求,不至於被供應商牽著鼻子走。
烘好的豆子進到店裡,就要看他們是怎麼保存,保存多久...
通常會用罐口有橡膠的密封罐盛裝,
我個人的意見是 烘完後兩個禮拜是極限...再放下去就不應該賣給客人了...
不過也有人覺得放久一點沒關係。
最好是你有機會能自己喝喝看,比較一下新豆和舊豆煮出來的差別,
以上這些資訊 常常都是比較封閉,不會主動提供給客人知道的,
不過如果你看上了某家店,
就要有當個情報員的本領,勇敢的開口向老闆詢問吧!
當然 發問的時候要天真無邪誠懇一點
不然被當作刺探商業機密的傲客也是很討厭的~~
(2)義式咖啡
如果是賣義式咖啡(如espresso,cappuccino,latte..)的店,
注意以下幾件事:
a.機器
什麼牌子? 體型多大? 幾個孔? 是幫浦還是蒸汽加壓?
這其中牽涉的問題有點複雜
反正還是一樣,多觀察,多問老闆,
不好意思問的話,就偷看然後到板上問:p
不過機器倒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是覺得當作開開眼界就好,不要迷信"名機",
強者也是可以用小小家用機打敗某些大名店...
b.espresso的流速
濃縮咖啡從機器裡流出來的速度是怎樣?
是像飲水機一樣衝出來,還是一滴一滴滴半天?
衝太快的話會萃取不足,滴太慢則可能會萃取過度,
關於espresso的流速到底要怎樣才算好?也是百家爭鳴 各彈各的調,
有一說是"要像老鼠尾巴一樣細"(應該是指白老鼠吧??有的家鼠很大隻...)
又有說是"25秒取完30cc的一小杯"
這裡不打算分辨太多學說,
只是可以用來觀察老闆對espresso的觀念如何,所以標準可以開放一點,
原則上,只要是細細的穩定的流速
不要衝大水,不要忽快忽慢,不要擠半天滴不出來,就好。
c.奶泡
打奶泡看起來很厲害,是許多新學義式者最喜歡現的一招,
不過 奶泡可不是把蒸氣棒插進牛奶旋開開關就算了,
打奶泡的時候,注意聽蒸氣棒發出來的聲音,
最好是細微的ㄘ~ㄘ~聲,
如果太大聲,從ㄘㄘ變成ㄙ~ㄙ~ (有點漏風的那種聲音)
甚至是可怕的呼嚕呼嚕 轟囉囉囉
打出來的可能會很像肥皂泡泡。
咖啡端上來,看看奶泡是否細緻?
會不會太硬太篷像棉花糖? 還是太水了一搖就跟咖啡散在一起?
通常cappuccino的奶泡要像帽子一樣,有一點點厚度,
latte的奶泡就沒有那麼厚,奶泡以下也得有一定比例的牛奶
macciato只有小杯espresso上蓋點奶泡,大杯又加牛奶就跟cappuccino沒鑑別度了...
先簡單舉例介紹如上。
(3)單品咖啡
單品咖啡的世界又更五花八門,流派更多更雜,先簡單注意兩點:
a.產地和莊園
他賣的單品咖啡種類有多少?
是只有 巴西 曼特寧 藍山 哥倫比亞 摩卡 一個單純地名嗎?
是不是莊園豆?--> ex.(牙買加,藍山,華倫福)or(葉門,摩卡,馬塔里)
如果menu上沒有寫,這些倒是都可以問老闆,
懂得多的老闆,到這裡通常就會打開話閘子:p
b.煮法
他用什麼器具煮單品?
syphon? 比利時壺? 摩卡壺? 濾杯手沖?
咖啡在熱水裡浸/煮了多少時間?
煮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殊手勢? (有人就喜歡四面攪拌 八方攪拌...)
沖煮時香味如何?
3.不建議從連鎖咖啡店學習
在連鎖咖啡店的好處是
會快速且制度性地學到一些咖啡知識 還有服務的方式和態度。
但 由於連鎖咖啡店畢竟是一個企業
為了建立自己的企業品牌文化
在整套制度化的訓練中,會教育員工"我們的就是最好的。
為了效率 成本 滿足大眾口味 等諸多商業考量
在咖啡的選材,儲料,製作上,都不免會有所犧牲,
與真正要追求一杯好咖啡的目的背道而馳,
卻仍然把這樣的觀念灌輸給員工,認為這樣才是對的,好的...
員工可能會學到一些基本的吧台操作技巧,
可能對企業非常有認同感,
卻反而變得難以接受外面更寬廣的咖啡世界。
其實不要說連鎖咖啡店
在任何一家店打工久了,熟悉了,
如果自己沒有多看看多精進,
實在都很容易被侷限住,以為自家老闆就是大王了;
而比只相信自家老闆更可怕的是,
覺得自己什麼都學到了,而且見識比老闆多....以為自己就是大王...
(本文不要再爭執連鎖咖啡好不好的問題....請勿針對此部分筆戰....謝謝...)
最後
看完了這一切
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端上來的咖啡你喜歡嗎? 覺得好喝嗎? 香嗎?
不加糖和奶精喔!
除此之外 可以多看一些書建立基本知識,或是多閱讀版上討論,
(入門書籍精華區有不少介紹,感謝辛苦的版主。)
再一邊到咖啡店去做以上的觀察
會更得心應手。
推 larukas:這篇一定要m起來^^ 218.165.55.166 07/25
推 Caracal:ㄣ..好文好文..:) 61.221.15.126 07/25
※ 編輯: Rainsalt 來自: 210.66.111.116 (07/25 22:40) 推 jordan325:破除魔咒!我推! 140.112.32.15 07/26
推 SaraGirl:推溫良jordan和認真Rainsalt! 162.129.237.22 07/26
推 ikeaC:真的寫得很棒呢~思路真清晰!! 推推推 61.64.206.165 07/27
Tags:
咖啡
All Comments
By Edith
at 2004-07-29T11:47
at 2004-07-29T11:47
By Ursula
at 2004-08-02T15:26
at 2004-08-02T15:26
By Sandy
at 2004-08-03T02:29
at 2004-08-03T02:29
By Mia
at 2004-08-04T17:11
at 2004-08-04T17:11
By Frederica
at 2004-08-06T20:37
at 2004-08-06T20:37
Related Posts
咖啡●壺
By Dora
at 2004-07-23T13:09
at 2004-07-23T13:09
咖啡●壺
By Jake
at 2004-07-22T11:49
at 2004-07-22T11:49
咖啡●壺
By Faithe
at 2004-07-21T21:12
at 2004-07-21T21:12
咖啡●壺
By Una
at 2004-07-21T13:37
at 2004-07-21T13:37
不知道有沒有人喝過這一家的...
By Quintina
at 2004-07-21T02:12
at 2004-07-21T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