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15 世界塞風沖煮大賽 - 咖啡討論
By Kyle
at 2015-10-11T12:29
at 2015-10-11T12:2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Number5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著敗家)》之銘言:
: 推 BearSheep: 我有點想問,如果選手用的咖啡豆都不同,要怎樣評? 10/11 03:16
: → KingChaly: 樓上突破盲腸,一直在那邊討論有沒有攪拌搖壺,結果每 10/11 07:33
: → KingChaly: 位選手用的豆子甚至焙度都不一樣,根本無從比較。 10/11 07:35
有人發問如何評不同選手不同咖啡豆呢?
這真是大哉問~~~~
無論在哪種比賽味覺都是主觀的,但是可以相對客觀,
而從評分表裏可以看出各賽事的重點。WSC也是2014-->2015改了一些評分項目。
從WSC的感評評分表可以看到有幾項是分數加乘(x2),這代表非常重要
差0.5加乘變差1分,要是四位感評都少給0.5,就變成總分差4分。
也就是說這幾項是重點中的重點。
以感評表裡面咖啡相關的項目中來說
綜合咖啡 401清楚陳述綜合咖啡風味
407味覺均衡表現(觸覺、味覺整體均衡度)
創意咖啡 501有充分說明創意飲料的構想、主題並充滿熱情
506是否為一杯具創造性與獨特性的創意咖啡?
這四項分數是x2,感覺似乎只有407是明確跟咖啡風味相關
但是仔細看,403/404/405/406/407這幾項都是咖啡風味的給分。
像是前面有人提到有選手特意分裝咖啡,是要降溫,
其實就我自己的經驗,虹吸沖煮很燙,評審都知道被燙到就GG了,
所以我看到選手分裝(像是拿紅酒杯搖晃)應該是為了403項目提升香氣。
雖然不見得評審會體驗到這招有效,能拿的分數要盡量拿,起碼有做有機會拿分。
真正味覺部分,其實評審都要賽前進行味覺校正,而各組主審也都有主審評分表
去衡量各組選手彼此的差異。以及賽事進行中去確認感評喝到的咖啡。
且重點是評審今天給出一個項目分數,相關評述必須能支持分數,高分要有依據,
低分也是要有依據,不是依直覺給分,評審沒這麼好當啦。
當選手喊Time之後,大致結束,而對評審而言,進了評審室才是更重要。
感評會開始繼續喝中溫、低溫,再回頭修正風味相關分數與評論。
計評也沒閒著,要開始計算抽出時間差,以及檢視剛剛選手表現與評分紀錄。
接下來主審就會開始針對評分表一一確認各項目給分狀況。
當然有可能這一杯有問題別杯沒有,所以這杯感評給分不高。
這種狀況在評審室時,主審都會再三確認,不過也有一些問題是沖煮時用看的就知道。
像是某一壺沖煮出包,抽出時間跟其他壺不一樣,這種常理推斷那壺分數也會不同。
要是感評分數給一樣,那才是評審有問題。
別忘了WSC賽事畢竟相當重視展演(除了風味之外都跟展演效果有關),所以只要
有一壺煮不好,運氣好是只有計評扣分,運氣不好是感評跟著扣,就GG確定了。
上面寫了一堆,看起來好像沒真正回答如何評不同選手不同咖啡的好壞。
如果各位真的對WSC賽事有興趣,我建議有幾種方式可以讓您更了解比賽。
1.報名選手,參加比賽。
比賽完,選手講評時,選手可以拿到評分表。可以去找評審要求解說,這時候可以
清楚知道評審如何給分,為何給分。當然也透過以賽代訓,精進自己虹吸沖煮經驗。
且跟其他世界賽事相比,台灣區WSC參賽選手總數相對比較少,ROI比較高(咦)。
2.報名評審,參加評審營以及比賽。
報名參加台灣區WSC賽事評審,通過資格審查後,可以參加評審營。
評審營會篩選出符合資格適當人數的評審,參加比賽。
由於評審長很厲害,真的很厲害,光是評審營上的課程(當作味覺校正?),
其實就很值回票價(目前報名WSC評審沒收費)。
加上之後在賽事進行時,各種經驗累積,真的蠻有收穫。
3.報名義工,參加比賽。
會場需要蠻多義工幫忙賽事進行。如果有機會進評審室收杯子,或許可以喝到選手
的咖啡,當然低溫的咖啡不是一個完整的咖啡體驗,但總是個機會。
或是會場計時、器材義工,也可以近距離觀看選手比賽、評審給分。
4.參觀台灣WSC比賽。
其實這要花時間從頭(初賽)看到尾(決賽),才比較有收穫。其實看一看,有沒有
充分準備、能不能進決賽,大概也有個底,多看可以看出選手比賽的優缺點啦。
我還蠻建議多看台灣區初賽,畢竟看日本世界賽,選手都是各地精選而出的代表,
蠻多容易出包的細節都已經被選手注意克服,反而讓人覺得不重要。
而看初賽,比較容易看到其實自己也會犯的同樣錯誤。
ps:
似乎有人對虹吸沖煮器材有蠻多看法,我的看法是比賽跟一般玩家、店家考量完全不同。
比賽器材除了贊助商指定要求之外,其實我覺得選用重點在穩定不出包,再來才是
對風味的影響。且誠如前文所說,WSC最難準備的器材是那台五燈光爐的穩定操作。
畢竟一台報價一百萬日幣,不是隨便就能抱一台回家練習。看世界賽選手都很輕鬆操作,
相信我,實際上沒經驗的話是手忙腳亂,15分鐘沒超時就阿彌托佛了.....
--
: 推 BearSheep: 我有點想問,如果選手用的咖啡豆都不同,要怎樣評? 10/11 03:16
: → KingChaly: 樓上突破盲腸,一直在那邊討論有沒有攪拌搖壺,結果每 10/11 07:33
: → KingChaly: 位選手用的豆子甚至焙度都不一樣,根本無從比較。 10/11 07:35
有人發問如何評不同選手不同咖啡豆呢?
這真是大哉問~~~~
無論在哪種比賽味覺都是主觀的,但是可以相對客觀,
而從評分表裏可以看出各賽事的重點。WSC也是2014-->2015改了一些評分項目。
從WSC的感評評分表可以看到有幾項是分數加乘(x2),這代表非常重要
差0.5加乘變差1分,要是四位感評都少給0.5,就變成總分差4分。
也就是說這幾項是重點中的重點。
以感評表裡面咖啡相關的項目中來說
綜合咖啡 401清楚陳述綜合咖啡風味
407味覺均衡表現(觸覺、味覺整體均衡度)
創意咖啡 501有充分說明創意飲料的構想、主題並充滿熱情
506是否為一杯具創造性與獨特性的創意咖啡?
這四項分數是x2,感覺似乎只有407是明確跟咖啡風味相關
但是仔細看,403/404/405/406/407這幾項都是咖啡風味的給分。
像是前面有人提到有選手特意分裝咖啡,是要降溫,
其實就我自己的經驗,虹吸沖煮很燙,評審都知道被燙到就GG了,
所以我看到選手分裝(像是拿紅酒杯搖晃)應該是為了403項目提升香氣。
雖然不見得評審會體驗到這招有效,能拿的分數要盡量拿,起碼有做有機會拿分。
真正味覺部分,其實評審都要賽前進行味覺校正,而各組主審也都有主審評分表
去衡量各組選手彼此的差異。以及賽事進行中去確認感評喝到的咖啡。
且重點是評審今天給出一個項目分數,相關評述必須能支持分數,高分要有依據,
低分也是要有依據,不是依直覺給分,評審沒這麼好當啦。
當選手喊Time之後,大致結束,而對評審而言,進了評審室才是更重要。
感評會開始繼續喝中溫、低溫,再回頭修正風味相關分數與評論。
計評也沒閒著,要開始計算抽出時間差,以及檢視剛剛選手表現與評分紀錄。
接下來主審就會開始針對評分表一一確認各項目給分狀況。
當然有可能這一杯有問題別杯沒有,所以這杯感評給分不高。
這種狀況在評審室時,主審都會再三確認,不過也有一些問題是沖煮時用看的就知道。
像是某一壺沖煮出包,抽出時間跟其他壺不一樣,這種常理推斷那壺分數也會不同。
要是感評分數給一樣,那才是評審有問題。
別忘了WSC賽事畢竟相當重視展演(除了風味之外都跟展演效果有關),所以只要
有一壺煮不好,運氣好是只有計評扣分,運氣不好是感評跟著扣,就GG確定了。
上面寫了一堆,看起來好像沒真正回答如何評不同選手不同咖啡的好壞。
如果各位真的對WSC賽事有興趣,我建議有幾種方式可以讓您更了解比賽。
1.報名選手,參加比賽。
比賽完,選手講評時,選手可以拿到評分表。可以去找評審要求解說,這時候可以
清楚知道評審如何給分,為何給分。當然也透過以賽代訓,精進自己虹吸沖煮經驗。
且跟其他世界賽事相比,台灣區WSC參賽選手總數相對比較少,ROI比較高(咦)。
2.報名評審,參加評審營以及比賽。
報名參加台灣區WSC賽事評審,通過資格審查後,可以參加評審營。
評審營會篩選出符合資格適當人數的評審,參加比賽。
由於評審長很厲害,真的很厲害,光是評審營上的課程(當作味覺校正?),
其實就很值回票價(目前報名WSC評審沒收費)。
加上之後在賽事進行時,各種經驗累積,真的蠻有收穫。
3.報名義工,參加比賽。
會場需要蠻多義工幫忙賽事進行。如果有機會進評審室收杯子,或許可以喝到選手
的咖啡,當然低溫的咖啡不是一個完整的咖啡體驗,但總是個機會。
或是會場計時、器材義工,也可以近距離觀看選手比賽、評審給分。
4.參觀台灣WSC比賽。
其實這要花時間從頭(初賽)看到尾(決賽),才比較有收穫。其實看一看,有沒有
充分準備、能不能進決賽,大概也有個底,多看可以看出選手比賽的優缺點啦。
我還蠻建議多看台灣區初賽,畢竟看日本世界賽,選手都是各地精選而出的代表,
蠻多容易出包的細節都已經被選手注意克服,反而讓人覺得不重要。
而看初賽,比較容易看到其實自己也會犯的同樣錯誤。
ps:
似乎有人對虹吸沖煮器材有蠻多看法,我的看法是比賽跟一般玩家、店家考量完全不同。
比賽器材除了贊助商指定要求之外,其實我覺得選用重點在穩定不出包,再來才是
對風味的影響。且誠如前文所說,WSC最難準備的器材是那台五燈光爐的穩定操作。
畢竟一台報價一百萬日幣,不是隨便就能抱一台回家練習。看世界賽選手都很輕鬆操作,
相信我,實際上沒經驗的話是手忙腳亂,15分鐘沒超時就阿彌托佛了.....
--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15-10-11T23:56
at 2015-10-11T23:5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10-16T08:21
at 2015-10-16T08:21
By Todd Johnson
at 2015-10-17T11:04
at 2015-10-17T11:04
By Sarah
at 2015-10-20T03:30
at 2015-10-20T03:30
By Queena
at 2015-10-21T14:52
at 2015-10-21T14:52
By Gary
at 2015-10-26T07:31
at 2015-10-26T07:31
By Carol
at 2015-10-30T03:39
at 2015-10-30T03:39
By Candice
at 2015-11-02T11:31
at 2015-11-02T11:31
By Carol
at 2015-11-05T19:21
at 2015-11-05T19:21
By Wallis
at 2015-11-09T01:29
at 2015-11-09T01:29
By Michael
at 2015-11-13T14:04
at 2015-11-13T14:04
By Selena
at 2015-11-14T00:23
at 2015-11-14T00:23
By Frederica
at 2015-11-16T11:45
at 2015-11-16T11:45
By Lauren
at 2015-11-19T16:56
at 2015-11-19T16:56
By Oscar
at 2015-11-20T05:16
at 2015-11-20T05:16
By Robert
at 2015-11-20T08:43
at 2015-11-20T08:43
Related Posts
有關摩卡壺及使用問題
By Yedda
at 2015-10-11T01:43
at 2015-10-11T01:43
小飛鷹磨豆機真偽
By Jack
at 2015-10-11T01:23
at 2015-10-11T01:23
徵二手磨豆機
By Blanche
at 2015-10-10T22:08
at 2015-10-10T22:08
Re: 2015 世界塞風沖煮大賽
By Kyle
at 2015-10-10T20:59
at 2015-10-10T20:59
請問迪朗奇這牌子跟行號EC155?
By Lucy
at 2015-10-10T11:10
at 2015-10-10T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