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HARIO的CFOD-01這款濾杯 - 咖啡討論
By Zenobia
at 2013-03-26T02:52
at 2013-03-26T02:5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rolandwuwu (東)》之銘言:
: 是這樣的 因為我以前是用Kalita的錐形濾杯 用起來沒甚麼問題
: 但最近換了這個一人份的金屬濾杯 想說來台北讀書只有一個人比較方便
^^^^^^^^^^^^^^^^ CFOD-1系列, 就當你用的是這款好了
http://www.hario.co.jp/shop/images/products/CFOD-1B.jpg
這個濾杯太小了, 精確一點來說是它"可供咖啡液通過的濾網面積太小"
個人建議最大沖煮量為10~12克粉去沖110~150cc的咖啡
單次的沖煮量高於這個值的話, 建議選擇大一號的CFOD-02系列
看了這篇我還去櫃子裡找了閒置的CFOD-02B出來
size大了一點但金屬網的規格相同, 濾網形狀同為V60的錐形
我想沖煮方式應該接近, 只差在可容許的最大粉量
有圖有真相
http://imgur.com/a/pr5gN
Hario或Tiamo類似結構的濾杯
都因為濾網材質是不鏽鋼平織網, 易因外力變形
為了維持濾杯的整體剛性, 加寬塑膠骨架寬度犧牲了濾網的面積
-->濾網總面積太小, 降低濾網目數(孔徑變大,約200目)來提高流速-->細粉量提高
一連串的設計非但沒有改進沖煮上的缺點..
濾網面積小使得它流速慢容易堵塞, 孔徑不夠細也導致細粉問題0rz
沖煮完沉澱在杯底的細粉, 差異不大
http://i.imgur.com/wKoNdkf.jpg
(17克粉, 小富士刻度6, 繞圈注水有點阻塞, 末段流速下降)
http://i.imgur.com/yhz3cJI.jpg
(17克粉, 小富士刻度5.5, 中央注水流速從頭到尾都十分順暢穩定)
http://i.imgur.com/fj4kzg6.jpg
http://i.imgur.com/Ss1o7L3.jpg
濾網推測為了增加強度, 濾網外圍似乎塗了一層東西
http://i.imgur.com/urXloyD.jpg
這張較清楚, 藍框處
若能改版把濾網覆蓋面積延伸到紅框處並提高濾網目數(250目以上)
將會使沖煮效果及單次可容許的粉量提升不少, 濾杯整體剛性也不至於下降太多
: 但現在我患了這個金屬濾杯以後發現 怎麼沖都有問題啊=口=
: 最大的問題是 他的咖啡粉幾乎是不會因為水柱而動 很常整個積在下面
: 而且明明是錐形的濾杯 用起來的流速比我以前的濾杯還要慢
注水繞小圈一點(約50元硬幣大小)甚至不繞圈直接在中心注水
細口壺的出水點儘量靠近水面
繞太大圈或者水柱沖入力道太強導致擾動過大
細粉會很快把面積有限的濾網堵住, 這杯就壞了
CFOD-1的結構不像KINTO CARAT分內外層, 可迅速將水粉分離
沖煮時一旦堵塞就無法補救, 建議倒掉餵水槽....
治標不治本補救方式如下:
A.拿支小湯匙在旁備用, 阻塞就把積在網上的粉撥開, 但此舉會讓通過濾網的細粉暴增
B.流速太慢, 過淬前將濾杯移開, 有多少就喝多少囉, 剩的就捨棄不要了
http://i.imgur.com/6L2K64E.jpg
悶蒸後注水使粉層向上發展達紅框處
因濾網面積不大, 單位時間內可通過的咖啡液有限
水位最高到紅框處就好, 不要超過
流速太慢, 可以縮短悶蒸的時間或者省略悶蒸的步驟
並視濾杯內的水位調整水柱大小
為了避免沖煮時"咖啡粉被浸泡的時間"太長
儘量保持注水量 >= 通過濾網的咖啡量
這樣濾杯內的水才有在流動而不是一直泡在那
舉個例子來說:
17克的粉, 注水量260cc, 欲得咖啡成品220cc, 悶蒸注水完後開始計時
A. 1m20s達注水量, 濾杯內一直維持滿水位, 末段有堵塞情況, 2m15s萃取達220cc
B. 2m00s達注水量, 小水柱注水, 過水情況較順暢, 2m15s萃取220cc
哪一杯可能會比較好喝?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
關鍵差異在於"單位咖啡液的萃取時間(每單位水量停留在粉中的時間)"
比起很快的倒入需要水量, 塞住..慢慢滴
慢慢倒, 順順過水..讓水持流動
花費總時間相同, 沖煮出來的成品可是天差地遠
: 請問版上有人也有用這款濾杯嗎@@?可以救我嗎T_T
: 我平時是用小飛馬磨刻度4的大小
^^^^^^^^^^^^^ 不曾擁有過小飛馬, 但這顆度應該太細了
我用Capresso CP-560時用的是刻度8~9, 現在換小富士刻度是5.5~6
: 現在用它整個卡關了阿...囧
: 感謝大家的回答~
流速與你之前慣用的濾杯不同很正常...
濾杯因為形狀, 肋骨(膛線), 下緣開口大小及數量
以及使用的濾紙厚度. 紙質密度都會影響到整體流速
市面上的金屬濾杯這麼多種 ,濾網形式為金屬網編織或者金屬片沖孔的都有
形狀各異, 不同的濾杯孔隙大小也有差異, 流速當然也不同
換不同的濾杯沖煮, 就要調整沖煮參數來找到適合該濾杯的使用方式
並非用個幾次都不順就蓋棺論定說它很難用...有時真的是使用者的問題
拋磚引玉, 一點心得分享, 有錯希望指正
--
: 是這樣的 因為我以前是用Kalita的錐形濾杯 用起來沒甚麼問題
: 但最近換了這個一人份的金屬濾杯 想說來台北讀書只有一個人比較方便
^^^^^^^^^^^^^^^^ CFOD-1系列, 就當你用的是這款好了
http://www.hario.co.jp/shop/images/products/CFOD-1B.jpg
這個濾杯太小了, 精確一點來說是它"可供咖啡液通過的濾網面積太小"
個人建議最大沖煮量為10~12克粉去沖110~150cc的咖啡
單次的沖煮量高於這個值的話, 建議選擇大一號的CFOD-02系列
看了這篇我還去櫃子裡找了閒置的CFOD-02B出來
size大了一點但金屬網的規格相同, 濾網形狀同為V60的錐形
我想沖煮方式應該接近, 只差在可容許的最大粉量
有圖有真相
http://imgur.com/a/pr5gN
Hario或Tiamo類似結構的濾杯
都因為濾網材質是不鏽鋼平織網, 易因外力變形
為了維持濾杯的整體剛性, 加寬塑膠骨架寬度犧牲了濾網的面積
-->濾網總面積太小, 降低濾網目數(孔徑變大,約200目)來提高流速-->細粉量提高
一連串的設計非但沒有改進沖煮上的缺點..
濾網面積小使得它流速慢容易堵塞, 孔徑不夠細也導致細粉問題0rz
沖煮完沉澱在杯底的細粉, 差異不大
http://i.imgur.com/wKoNdkf.jpg
(17克粉, 小富士刻度6, 繞圈注水有點阻塞, 末段流速下降)
http://i.imgur.com/yhz3cJI.jpg
(17克粉, 小富士刻度5.5, 中央注水流速從頭到尾都十分順暢穩定)
http://i.imgur.com/fj4kzg6.jpg
http://i.imgur.com/Ss1o7L3.jpg
濾網推測為了增加強度, 濾網外圍似乎塗了一層東西
http://i.imgur.com/urXloyD.jpg
這張較清楚, 藍框處
若能改版把濾網覆蓋面積延伸到紅框處並提高濾網目數(250目以上)
將會使沖煮效果及單次可容許的粉量提升不少, 濾杯整體剛性也不至於下降太多
: 但現在我患了這個金屬濾杯以後發現 怎麼沖都有問題啊=口=
: 最大的問題是 他的咖啡粉幾乎是不會因為水柱而動 很常整個積在下面
: 而且明明是錐形的濾杯 用起來的流速比我以前的濾杯還要慢
注水繞小圈一點(約50元硬幣大小)甚至不繞圈直接在中心注水
細口壺的出水點儘量靠近水面
繞太大圈或者水柱沖入力道太強導致擾動過大
細粉會很快把面積有限的濾網堵住, 這杯就壞了
CFOD-1的結構不像KINTO CARAT分內外層, 可迅速將水粉分離
沖煮時一旦堵塞就無法補救, 建議倒掉餵水槽....
治標不治本補救方式如下:
A.拿支小湯匙在旁備用, 阻塞就把積在網上的粉撥開, 但此舉會讓通過濾網的細粉暴增
B.流速太慢, 過淬前將濾杯移開, 有多少就喝多少囉, 剩的就捨棄不要了
http://i.imgur.com/6L2K64E.jpg
悶蒸後注水使粉層向上發展達紅框處
因濾網面積不大, 單位時間內可通過的咖啡液有限
水位最高到紅框處就好, 不要超過
流速太慢, 可以縮短悶蒸的時間或者省略悶蒸的步驟
並視濾杯內的水位調整水柱大小
為了避免沖煮時"咖啡粉被浸泡的時間"太長
儘量保持注水量 >= 通過濾網的咖啡量
這樣濾杯內的水才有在流動而不是一直泡在那
舉個例子來說:
17克的粉, 注水量260cc, 欲得咖啡成品220cc, 悶蒸注水完後開始計時
A. 1m20s達注水量, 濾杯內一直維持滿水位, 末段有堵塞情況, 2m15s萃取達220cc
B. 2m00s達注水量, 小水柱注水, 過水情況較順暢, 2m15s萃取220cc
哪一杯可能會比較好喝?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
關鍵差異在於"單位咖啡液的萃取時間(每單位水量停留在粉中的時間)"
比起很快的倒入需要水量, 塞住..慢慢滴
慢慢倒, 順順過水..讓水持流動
花費總時間相同, 沖煮出來的成品可是天差地遠
: 請問版上有人也有用這款濾杯嗎@@?可以救我嗎T_T
: 我平時是用小飛馬磨刻度4的大小
^^^^^^^^^^^^^ 不曾擁有過小飛馬, 但這顆度應該太細了
我用Capresso CP-560時用的是刻度8~9, 現在換小富士刻度是5.5~6
: 現在用它整個卡關了阿...囧
: 感謝大家的回答~
流速與你之前慣用的濾杯不同很正常...
濾杯因為形狀, 肋骨(膛線), 下緣開口大小及數量
以及使用的濾紙厚度. 紙質密度都會影響到整體流速
市面上的金屬濾杯這麼多種 ,濾網形式為金屬網編織或者金屬片沖孔的都有
形狀各異, 不同的濾杯孔隙大小也有差異, 流速當然也不同
換不同的濾杯沖煮, 就要調整沖煮參數來找到適合該濾杯的使用方式
並非用個幾次都不順就蓋棺論定說它很難用...有時真的是使用者的問題
拋磚引玉, 一點心得分享, 有錯希望指正
--
Tags:
咖啡
All Comments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03-30T03:43
at 2013-03-30T03:43
By Mary
at 2013-04-03T02:26
at 2013-04-03T02:26
By Ina
at 2013-04-07T02:38
at 2013-04-07T02:38
By Gilbert
at 2013-04-11T20:32
at 2013-04-11T20:32
By Anonymous
at 2013-04-13T08:05
at 2013-04-13T08:05
By George
at 2013-04-14T22:11
at 2013-04-14T22:11
By Frederic
at 2013-04-17T02:29
at 2013-04-17T02:29
Related Posts
請問聰明濾杯沖出來有幾CC
By Damian
at 2013-03-26T00:23
at 2013-03-26T00:23
喝咖啡加速骨鬆? 醫:非等號
By Erin
at 2013-03-25T22:00
at 2013-03-25T22:00
VIRUS的小改造
By Bethany
at 2013-03-25T18:59
at 2013-03-25T18:59
900n的下刀盤組裝
By Daph Bay
at 2013-03-25T18:02
at 2013-03-25T18:02
全自動咖啡機有辦法萃取出crema嗎?
By Ina
at 2013-03-25T14:48
at 2013-03-25T14:48